隨著五一假期的結束,各行各業經過短暫的休整之后,也將開啟五月新一輪的上新。
此前預熱的華為鴻蒙電腦也傳來好消息,消息稱華為將于明天在深圳舉辦鴻蒙電腦技術與生態溝通會,屆時鴻蒙電腦將會首秀,而正式發布會將在5月22日舉辦,鴻蒙電腦也將正式上市。
另外,消息稱,溝通會將涉及鴻蒙電腦介紹、體驗以及介紹自研和三方生態,以便媒體對此次新品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當然,關于鴻蒙電腦的更多細節信息明天可能會公布出來,我們可以先期待一波。今天呢,就先和大家聊聊鴻蒙電腦的一些預測以及它對于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的意義。其實不論是微觀還是宏觀上來看,鴻蒙電腦都是一個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既關乎著普通人的選擇也關乎著大國重器的自主創新。
鴻蒙電腦,華為鴻蒙生態的最后一塊版圖
在智能手機領域,Android和iOS占據著主要市場,在鴻蒙手機推出之后,開始三分天下。在鴻蒙剛推出之初,華為就舉辦了技術溝通會,率先向媒體介紹了新的操作系統的創新和難度。在正式對外公布之后,因為兼容安卓應用,甚至還要面對部分用戶的安卓套殼質疑,這無疑也加大了華為的解釋成本。但是現在回頭來看,鴻蒙的發展雖然并非一帆風順,但是卻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應用到手機、平板等產品上,鴻蒙5更是徹底放棄兼容安卓應用,給了謠言最有力的回擊。
那么電腦是不是也會是這樣一條路線呢?其實有很大可能性是的。但是不同于鴻蒙最初的舉步維艱,現如今鴻蒙生態已經非常龐大,我們常用的很多應用都已經適配,雖然是手機版,但這無疑給鴻蒙電腦生態的問世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鴻蒙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一次開發多端適配,以前華為沒有講過這個多端包括電腦,經歷更多的是集中在手機、平板領域,那么到了現在,這個多端是不是電腦也是時候可以加入了?
在華為電腦采用Intel處理器 Windows系統的時代,華為就在不斷融入鴻蒙特性,開發出了超級中轉站、超級終端等各項功能,使其智慧能力引領PC行業發展,這其實也就是鴻蒙電腦的雛形。而到了現在這個關鍵節點,華為MateBook系列產品無法使用Windows,開始出廠預裝Linux,再次到了鴻蒙電腦問世的臨界點。這次的鴻蒙電腦必然是去Intel、去微軟的,自研會是最大的亮點。消息稱其將采用華為鯤鵬930處理器,性能對標Intel酷睿i9和蘋果M2,如果第一代鴻蒙PC能有如此性能,其實市場接受度會非常高。
而鴻蒙電腦的這條路其實完全可以參考蘋果MacBook這兩年的發展,雖然macOS是多年就已經打造出來了,有著穩定和不斷壯大的生態,但也都是一點一點積累的。另外就是蘋果也完成了處理器從Intel向自研處理器的切換,雖然第一代產品可能被人詬病,但經過不斷迭代,M系列處理器已經成為MacBook的最大亮點。雖然華為拿不到像蘋果那樣最先進的生產工藝,但是完全可以照著手機麒麟處理器的路子來做,配合海思半導體在設計方面的領先,鴻蒙電腦的性能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舍棄掉一些顧慮來把性能拉起來的。而在作為輕辦公使用時,又能夠依靠鴻蒙架構的獨特性,更好地把控續航,其實也能很好地解決Windows PC的續航困境。
而從用戶需求層面出發,電腦的需求區別于平板、手機,其生產力屬性更強,對于生態專業性的要求也更高。比如說常用的Office、Photoshop這些是否能夠適配?以及各行各業的自有軟件能否支持等?在平板上,華為搞了個PC應用引擎,包括WPS Office、中望CAD、文件管理、海泰瀏覽器、億圖圖腦MindMaster等都是PC級的體驗。那么從這個角度反推,鴻蒙電腦上這些應用體驗應該會差不多,也會是鴻蒙電腦這個舞臺上的主角兒。配合上鴻蒙電腦全新的交互邏輯,或許會帶來更高效的生產力。
而在鴻蒙電腦應用適配上,筆者認為華為會采用類似鴻蒙在手機上的方案,循序漸進式適配,率先完成TOP200或者更多的適配,之后上市之后再進一步的適配。畢竟在面對用戶紛繁復雜需求時,不可能做到全部適配完成再上線,這個大家可以參考鴻蒙5,日日有更新,常用常新也是一種方案。另外就是可能會繼續兼容Windows應用,并不會直接掐斷,并且設置一年或者兩年的期限來完成逐步單框架機制。
鴻蒙電腦,自主可控,安全等級拉滿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安全是重中之重,這不用多說,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層面,都非常重視。而鴻蒙電腦也是擔負著自主創新、自主可控、高安全等級的重任來的,它不僅要有大生態,還必須要強安全,當處理器和系統都做到自研以后,安全性不言而喻。
而這也能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是C端產品,面向大眾消費者,既要滿足通用化辦公需求,也要做到通用安全的可信賴,同時還要AI等一系列的能力。另一個則是華為近年來一直在做的商用終端,華為擎云面向政企客戶來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力,而鴻蒙電腦的問世對于商用終端來說也是最為強大的助力?,F在政府部門和單位都在采購自主可控的產品,鴻蒙電腦可以說是為了市場和客戶量身打造。
作為參考,最新的華為擎云L420x采用的是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V10和統信桌面操作系統V20,該產品還是通過了國家電子計算機質量檢驗檢測中心“信息安全增強級”驗證的自主創新筆記本,可以做到數據加密、隱私保護、設備完整性保護、可信運行環境、物理安全、系統加固等安全,可以說主打的就是安全??梢灶A見,隨著鴻蒙電腦的上市,它不僅要在C端吞下一部分市場,同時勢必會進軍商用終端啃下這部分市場,這種史詩級硬仗若能打贏,將重構市場格局。
鴻蒙電腦上市,普通人要不要買一臺?
鴻蒙電腦對于國產PC和國產供應鏈來說都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它更是打破國外Windows和MacOS產品的關鍵作品。鴻蒙電腦并不是華為自己能完成的,同樣是需要千千萬萬的用戶和生態開發者來支持,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如果沒有一個又一個的消費者去支持當初的鴻蒙手機,又哪會有現在的鴻蒙5呢?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要不要買一臺鴻蒙電腦?筆者認為如果有電腦使用需求,可以將鴻蒙電腦納入選擇清單當中,從而參與到這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當中來。進而再根據自己的辦公需求來看鴻蒙電腦的性能和生態是否能夠滿足,如果滿足的話可以試著選擇,如果不滿足,大可以去選擇更合適的產品。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預算和鴻蒙電腦定價的匹配,剛好契合可以考慮,如果超出太多大可不必。
筆者預測首款鴻蒙電腦應該會向現在的MateBook數字系列看齊,不管是重量控制輕薄度還是最終的價格,定價到6000左右會更為合適,疊加國補之后來到5000左右,會是相對來說比較主流的選擇,消費者的接受度會更高,同時也對后續鴻蒙電腦生態的構建更為有利。當第一代產品打磨好之后,進而向X Pro系列看齊,在萬元價位段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不論是產品力還是品牌價值也都能撐得起來,這一切的前提是第一炮要打響。
當然,也有傳言稱第一款鴻蒙電腦是折疊形態,就好像華為Pura X以新形態手機的方式出現來出廠預裝鴻蒙5一樣。并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但這會更為考驗市場的接受度和消費者對價格的接受度,畢竟折疊形態其價格天然會更高。如果真是這樣做的話,那么首款鴻蒙電腦定價萬元就是正常現象,但是后續的銷量就要交給市場了,畢竟它很難成為出貨主力的擔當。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