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讓草莓好吃又高產,并讓更多農戶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即將開啟農科比拼來尋找答案。
5月8日,第五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正式啟動,未來一個月將向全球公開招募15支參賽團隊。本屆大賽由拼多多、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農業科創谷、中國農業大學和浙江大學聯合主辦,圍繞現代設施農業,在植物工廠領域持續深耕。
不同于前兩屆賽事在20英尺集裝箱內作業,本屆比賽要求參賽團隊在規定時間內自行設計、建設約50平方米的植物工廠,并進行為期6個月的國產草莓種植挑戰。賽事評委將從草莓植物工廠的設計與建設、種植成果、系統穩定性與經費控制等維度進行綜合打分,評選出實現“高產量、高品質、低成本、低能耗”的團隊與方案。
今年4月初,拼多多推出全年優先級最高的“千億扶持”計劃,加碼平臺高質量發展生態建設,擬投入的資金、流量等資源在未來三年將超過1000億元的規模。該計劃推出一個多月來,已落地2025多多好特產專項行動、百億補貼商家回饋計劃、平臺費率下調等多個項目并持續獲得商戶、農戶、用戶的好評。在農業科研領域,“千億扶持”計劃將加大科創投入,通過牽頭舉辦第五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培育新質生產力,利用新模式、新技術推動農業數字化發展。
拼多多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發展官朱政表示,“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一場聚焦設施農業、未來農業和前沿農研科技的活動,可以為未來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一些可能成為現實的實施路徑。通過搭建高能級發展平臺,拼多多不斷吸引更多創新人才和企業參與到農業技術創新中,為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源泉。

▲大賽招募正在進行中,可通過“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官方網站https://www.smartagricompetition.com/cn進行報名。
設計一座更親民的“草莓工廠”
植物工廠,是通過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實現農作物周年連續生產的高效農業系統,在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健康等問題中有著巨大想象空間,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實力的重要體現,也是未來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草莓屬于高單價品類,市場需求旺盛。傳統草莓受季節限制,上市期較短,植物工廠通過精準調控環境,可以讓智慧草莓做到純綠色、高甜度,實現全年供應,提供更高的商業價值。在美國和日本,草莓植物工廠是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要“試驗田”。
我國植物工廠發展迅猛,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人工光植物工廠數量目前已超200座,居全球前列。盡管草莓植物工廠的年產量可以達到同等面積傳統種植方式的十幾倍,但依然存在建設成本高、生產成本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未達預期等問題,至今難以商業化。
為了探尋植物工廠商業化推廣的可能性,第五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試圖從植物工廠建設成本、能耗、系統穩定性、草莓產量和質量等方面破局。
新賽季將提升技術難度,豐富應用場景,希望角逐出“技術可落地、模式可復制、效益可持續”的國產化植物工廠方案,探索植物工廠在產業化應用中的可行性與優化路徑,助力新質生產力在農業領域的規模化釋放。

▲第五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決賽將在上海農業科創谷舉行。賽事主辦方供圖
根據賽制,初賽階段,參賽團隊需提交包括參賽團隊背景、相應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植物工廠設計思路與設計圖紙、種植階段計劃采用的算法與控制邏輯等在內的項目整體方案,其中,植物工廠搭建費用的上限為50萬元。經公開選拔后,初賽得分最高的四支隊伍晉級決賽,進行實際搭建,并使用自己設計建設的植物工廠進行為期6個月的國產草莓種植。此后,專家團隊會從作物產量、生長一致性、商品化率、營養價值等維度進行評比。最終,獲勝隊伍將分享總額超過100萬元的獎金。
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草莓研究團隊負責人余紅今年首次參與大賽的評審工作,“在云南舉辦的第一屆大賽令人印象深刻,AI組的草莓產量平均值高于傳統農人組的2倍,當時我看到了基于多學科研究的技術集成應用在草莓設施栽培中的巨大潛力”。今年的比賽,他會重點關注草莓果實的品質穩定性、豐產性和投入產出比,“希望能夠發現更多有創意的設計方案和更理想的栽培效果”。
“自由度和靈活度是本屆比賽最大的特點。決賽隊伍在一片空地,按照規定長、寬、高尺寸自行設計草莓植物工廠,自由選擇草莓品種、自行育苗和栽培模式,栽培管理將以遠程為主,重點考核產量、品質和綠色生產。”本次大賽評委、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賀冬仙表示,此次比賽不僅希望有科研院校和研究機構的參與,也期待企業積極參賽,為草莓植物工廠的國產化技術提供一份答卷,為產業發展注入信心和期待。
“千億扶持”助力打通農業產學研鏈路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駐華代表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不僅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作物產量的植物工廠創新方案提供了展示機會,讓大眾更加關注現代設施農業,大賽中取得的方案和成果還為農業領域的更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行性驗證。”
去年,中國農業大學的賽博農人隊奪得冠軍,其憑借精準的數據分析和智能調控,將集裝箱種植生菜的栽培面積生產效率提升到了0.33千克/平方米/天,而每公斤生菜的耗電量降低至12.25千瓦時,達行業領先水平。
比賽結束后,隊長楊浩將比賽中提出的基于生菜凈同化量與蒸騰量動態監測技術應用到了博士課題研究中,賽博農人隊提出的多源節能調控技術(通過引入外界冷源對室內空氣進行降溫)正在申請發明專利。除此之外,楊浩將比賽中運用的技術拓展到實驗室其他植物工廠內,取得良好效果,并有望推廣至大型植物工廠。
除了“學術派”團隊,“產業派”同樣斬獲頗豐。去年決賽中,來自葉菜俠(山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葉菜俠隊種出了單株重達460克的“菜王”。比賽結束后,他們將比賽中取得的多項成果成功進行商業化推廣,并受到客戶的高度認同。
去年參賽的另一支“產業派”隊伍墨泉隊隊長秦楚漢表示:“比賽是很好的提升和交流機會,當時評委老師給的建議、比賽中的復盤和結論,都已經用在新迭代的設備中。”在比賽中,墨泉隊發現自己設計的多光譜大功率LED燈光源超過了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上限,造成了能源的浪費。如今,他們重新設計、調試了新的LED燈。
4月末,秦楚漢所在企業墨泉生物正在建設援藏的集裝箱農場,兩個集裝箱農場分別設在海拔4200米和海拔2000米的縣城,用于滿足日喀則地區的葉菜供應。其中,經過大賽試驗、改良的新風系統和新設計的LED被用到了這兩個集裝箱植物工廠中。關于新一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墨泉隊表示會繼續報名,“希望今年能夠取得好的名次”。
“近年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舉辦非常成功,不僅有利于科研人員和科技企業深入合作,切磋交流技術,更給予了不同科研方向的科學家們實戰的舞臺,將研究成果直接應用于現實生產,從而發現技術的優劣勢和未來發展方向。”本屆大賽主辦方之一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沈曉暉表示,“植物工廠不僅是科技集中度高、生產效率高的生產工具,更是設施農業技術的研發設備、中試平臺。我們希望通過主辦比賽,發掘更多優秀的科研團隊、科技企業,使之成為我們的一分子、我們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發展。”
今年是拼多多連續第五屆牽頭舉辦“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該系列賽事也已成為拼多多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和科技普惠的重要抓手。4月初,拼多多推出“千億扶持”計劃,加碼平臺高質量發展生態建設,而農業科技創新是平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千億扶持”計劃將加大專項資金投入,支持“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等推動前沿技術創新、應用、推廣的賽事,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參與到農業科創的攻堅克難中,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商業化落地。
“期望通過大賽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植物工廠發展模式和經驗,為上海乃至全國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示范引領,帶動更多地區發展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等新興農業產業,提升我國農業的整體競爭力。”上海農業科創谷運營方——南上海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凌云說。【編輯:劉陽禾】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