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6日,空客首席執行官福里表示,如果正在進行的美歐貿易談判無法取得積極成果,歐盟或將對美國飛機加征關稅。
“歐洲正處于談判階段,如果這些談判未能取得積極成果,我認為——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將征收針對飛機的對等關稅以推動更高層級的談判并促使各方回歸1979年達成的協議。”福里稱:“這對美國和歐洲的產業都有利。”
此前有報道稱,若美歐貿易談判結果不能讓歐盟滿意,歐盟計劃對約1000億歐元(約合113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額外關稅。另有消息人士稱,民用飛機將出現在這一關稅清單中。
據悉,歐盟擬議的反制措施最早將在當地時間7日與歐盟各個成員國分享,并在最終確定清單之前,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磋商,期間清單上的產品可能發生變化。
目前,歐盟27國面臨美國對鋼鐵、鋁和汽車征收25%的進口關稅。美國還對幾乎所有歐盟其他商品征收10%的關稅,在特朗普所謂的“對等關稅”暫緩90天征收期限過后,這一稅率可能會升至20%。
而美國航空航天行業的高管一直在游說特朗普政府取消關稅。
空客和波音的主要供應商、發動機制造商通用電氣CEO卡爾普(Larry Culp)上個月與特朗普進行了面對面交談,向他解釋“免關稅制度”如何使航空航天供應鏈受益并為美國產業帶來貿易順差。卡爾普表示,他希望這一信息能夠得到傳達。
波音公司CEO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此前表示,除了零部件和材料關稅造成的直接成本外,他還擔心關稅對波音供應鏈和飛機制造商出口能力的影響。
美歐航空業關稅爭端或將再燃?
福里在上述發言中提到1979年達成的協議指的是在《關貿總協定》的有關框架下簽署的《關于民用航空器貿易協議》(TCA),該協議要求簽約方取消相關產品的進口關稅并規范非關稅措施,后被并入至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協議體系,簽約方間基本實現航空產品零關稅。
盡管如此,自上世紀90年代起美歐之間仍就各自對飛機制造業的補貼問題在WTO進行了長達十余年的訴訟,在獲得WTO的授權后,雙方分別于2019和2020年開始對對方的商品和服務征收關稅作為報復措施。直至2021年,雙方宣布了一項解決大型民用飛機爭端的合作框架,暫停雙方與該爭端相關的關稅五年。
而特朗普此前宣布的所謂“對等關稅”措施則意味著雙方在飛機關稅問題上的戰火或將重燃。
福里表示,歐盟可能征收的報復性關稅對美國航空業的影響將大于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對空客的影響。他還表示,企業將面臨“雙輸”的局面。
“對歐洲人和美國人來說,這確實很不利,但最重要的是對美國人不利。這就是為什么我希望事情最終能夠得到解決,但目前情況并非如此。”福里稱:“我們擁有一個非常高效的跨大西洋生態系統,但這些關稅將會損害它。”
美國航空航天和國防產品的出口量遠超進口量。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AIA)數據,2023 年美國航空航天和國防產品全球出口額接近1360億美元,而相關產品進口總額略低于220億美元。
據歐盟統計局稱,2024年,歐盟從美國進口了價值約183億歐元的飛機、航天器及其零部件。
航空公司:不愿意支付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
福里在4月30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但如果歐洲飛機出口到美國的關稅飆升,進口航空公司將不得不承擔,“這是他們的責任。”
然而多家航空公司的高管警告稱,他們不愿為飛機支付關稅。
達美航空CEO巴斯蒂安(Ed Bastian)表示,不會為任何交付的飛機支付關稅,如果關稅繼續,它將推遲接收。美國航空CEO伊索姆(Robert Isom)則表示,飛機成本已經過高,他不會再支付任何費用。波音公司的大客戶之一、總部位于愛爾蘭的廉價航空公司瑞安航空CEO奧利里(Michael O’Leary) 上周在給一位美國議員的回信中強烈抨擊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
已有航空公司采取策略避免關稅。據報道,為了避免因新交付的空客A350-900飛機而繳納10%的關稅,達美航空選擇讓這架飛機從歐洲直接飛往東京而非美國,并繼續在國際航線上服役直至不再被視為需要繳納進口關稅的新飛機時再飛往美國。
除了飛機交付之外,關稅造成的更大范圍的經濟影響也困擾著航空公司。上個月,已有包括達美航空、西南航空和美國航空等數家美國航空公司以宏觀經濟的不確定為由,撤回全年業績預期。
此外,美國聯合航空公司預測2025年的盈利將大幅下降。美國航空的伊索姆還表示該公司“對增長采取非常謹慎甚至消極的態度”,首席財務官梅 (Devon May) 則稱,特朗普關稅加劇了經濟不確定性,導致“我們的主要艙位需求明顯疲軟”。 捷藍航空總裁圣喬治(Marty St. George)預計“需求疲軟”將持續。
幫企客致力于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財經資訊,想了解更多行業動態,歡迎關注本站。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