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21世紀的科技高速發展,如何推動現代農業向機械化乃至自動化轉型,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成為了一項重大研究課題。基于此背景,團隊成員前往縣農業局牽頭的東海農業發展集團水稻機插育秧工廠進行實地調研。邁入育秧工廠的那一刻,一排排整齊劃一的自動育秧機械手陳列在隊員們眼前。 在負責人的介紹下,成員們深入了解了從水稻種子到成品大米的全鏈條生產流程。從種子的浸種拌種,到流水線的播種,軌道車的機械化秧盤輸送,機械栽插,無人機灌溉施肥的智能秧田管理以及最終加工成晶瑩剔透的大米的過程,皆由機器自動完成。通過規模化、專業化運作,該工廠不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220畝的秧田就能夠穩定供應高質量的秧苗,服務周邊大田17000畝,顯著提升了水稻生產的效率與質量,為企業自身帶來了經濟效益,同時也惠及了周邊農戶,實現了共贏。與此同時,成員們還參觀了平明鎮安營村的個體經營的育秧中心,該農機工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供服務,專注于全面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托管服務覆蓋了從播種到收割的各個環節,大大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率,同時大幅縮短育秧時間,做到了水稻生產的節本增效。作為集體和私營的典型代表,兩家育秧工廠在現代農業技術方面狠下功夫,交相輝映了東海農業現代化的偉大進程和廣闊前景。
為深入了解全縣農機推?情況,隊員們還前往農業農村局與多位領導干部進行了面對面的訪談對話,就農機推廣的政策導向、實施效果等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討。據了解,東海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升,目前每年約有三四千臺老式收割機活躍在田間地頭,與過去人工耕作一天僅能插播八分地相比,現今三個人配合一臺插秧機,日作業量可輕松達八十畝,效率提升了數十倍。為確保機械性能的最優化,每年大約更新1500臺收割機,經歷一個季節的高強度作業后會被售出,隨后再次購入新機。為此,東海縣每年投入的購機補貼高達1億元左右,最高時曾達到1.3億元,充分體現了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對農業現代化的大力支持。
但在農機推廣的初期,其實面臨著不小的困難與挑戰,縣農業農村局通過組織觀摩會的形式,讓農民親眼見證農機在實際作業中的優秀表現,從而激發他們的購買與使用意愿。隨著農機的廣泛應用,農民們逐漸從單純的使用者轉變為積極改良的“農民科學家”。以收割機為例,農民們自行加裝糧倉實現糧食自動收集、設計防塵裝置與液壓平衡系統以應對塵土飛揚與側翻風險,既提高了效率,又保障了安全。這些看似微小的改進,卻對收割機的實用性產生了巨大影響,最終被生產廠家采納,成為了標準配置的一部分。縱觀東海縣的農機發展歷程,農民群體的角色經歷了從被動接受者到主動參與者、再到創新推動者的轉變,這種轉變不僅促進了農業機械的自動化發展,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此外,在農機推廣過程中,市場服務組織還開創了土地流轉與規模經營的新模式,為缺乏資金購買機械的散戶提供服務,大幅度提高了土地與機械的經濟效益,為農機推廣開辟了多元共贏的新路徑。
團隊赴東海之際,恰逢兩起具有代表性的偶發農業事故。帶著保護農民勞動成果和合法權益的追求,實踐團隊隨農業局專業人員實地走訪雙店鎮與黃川鎮進行農業事故鑒定的學習。在雙店鎮,食品廠的排水系統本身存在缺陷,近兩天來的暴雨導致污水倒灌進周圍一家農戶的花生田,部分秧苗死亡。在對水土取樣送環境局檢測后,食品廠被判定承擔相應責任。在團隊的跟進與農業局快速而妥善的協調下,受損農民同食品廠就賠償事宜達成一致,食品廠轉租該花生田,同時賠償農戶種子、化肥、機耕費的費用。隨后,實踐團來到了黃川鎮,調查了秧苗供應商種子質量問題導致的秧苗長勢不佳太過稀疏的事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產能關鍵還是抓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此番實地走訪所見農業事故無不體現耕地和種子對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對農業產能的深遠影響。實踐隊員們深刻領會到我國農業現代化成就的來之不易,更需健全社會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來推動農業供應鏈建設,服務農業現代化。
毛主席曾言:“中國是大農業國,發展工業必須和發展農業同時并舉。”隊員們對連云港工業現代化的標桿同樣充滿了興趣,走訪了科技賦能的現代化鄉村產業范例——江蘇海?源?英科技有限公司,親眼見證了石英石歷經繁復工序,化身為純度的石英粉和高品質的坩堝。在這里,科技創新日異月更,品質追求卻一以貫之,從粗糙的礦石逐漸轉變為精致的產品,先進提純技術大顯神通,工人們的精益求精和公司近十年來初心不改的銳意進取值得稱道。傳統工業與現代工業的結合,專業化和精準化的并重,充分體現了科技創新在企業發展的核心作用。
科技賦能智勝未來,鄉村產業再迎東風。在連云港實踐的這幾天里,隊員們深刻認識到,一場科技創新的變革正成為蘇北鄉村產業的新引擎,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科技研究與技術推廣正成為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的關鍵一著,從農業機械推廣到家家戶戶,到東海硅產科技有限公司“粗中取精”提純石英,“青春蘇北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定會繼續深入探索鄉村發展與產業現狀,將青春的熱忱和專業的素養結合起來,為農村全面振興、農民幸福新篇章的書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科協實踐部 高韻琪 聶佳穎 楊佳宇)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