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今年二年級,五一期間,跟媽媽去戶外踏青,結果在跟小朋友追逐打鬧的時候,跑步中一個回身,門牙正好磕到對方頭頂,頓時鮮血直流。門牙掉了,這可怎么辦,這脫落的牙齒究竟還要不要?
一個滑板翻車,一場籃球對抗,甚至只是平地摔了個“帥氣的跤”——下一秒,孩子的門牙突然“離家出走”了,這樣的事故經常在兒童之間發生。這時候,家長或者老師往往會傻眼,不知道如何處理,多半會不理會脫落的牙齒,慌慌張張先把孩子送到醫院。浙江省中山醫院口腔科俞飛勇副主任表示,實際上在牙齒脫落初期,如果斷齒保存得當,送醫及時,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牙齒續接的存活率。
俞飛勇表示,在巨大的撞擊力量下,牙齒直接從牙槽窩中脫出,也稱牙脫位。牙脫位后,很多家長和老師不知道如何處理,立馬先帶孩子趕往醫院卻沒有帶上患牙。還有的家長和老師怕患牙臟,用餐巾紙或者紗布把患牙包裹得嚴嚴實實,擦得干干凈凈。這些做法,其實都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處理方法只要記住兩點:第一點,濕潤的環境;第二點,立即趕到醫院。
俞飛勇介紹,首先,發生牙脫位后,應立即將牙放回原位。如牙已落地污染,應就地用生理鹽水或無菌水沖洗,然后放入原位。如果不能即刻復位,可讓患者含著患牙,也可將患牙放在盛有牛奶或生理鹽水的杯子內,但切忌干藏!
“也不能用手或者紙巾擦牙根,以防損傷根尖周圍的牙周膜;不要將牙周組織和患牙分開,如果脫落的患牙帶有周圍的軟組織或小塊牙槽骨,不要將它們分開,這樣再植后,使患牙能夠獲得更好的營養供給,效果會更好。”
若在30分鐘內治療,則能增加牙髓復活的機會,俗稱“黃金30分鐘”。若患牙在口外停留2小時以上,則95%的患牙會發生牙根吸收的情況,導致再植術失敗。牙齒再植完成后,醫生會即時再把牙齒“固定”一段時間,以利于它的穩固,3~6個月后需要復診檢查。
如果牙齒被撞斷了怎么辦呢?找到撞斷的牙齒部分,處理方法同上:第一點,濕潤的環境;第二點,立即趕到醫院。醫生會先處理口內的剩余牙齒,然后用樹脂把斷牙接在原來的牙齒上,等到成年后再做牙冠。
如果是牙齒碰撞后出現了輕微松動,但牙齒表面沒有什么問題,這種情況被稱為“牙震蕩”。對于輕微牙震蕩,家長們不必過于擔心,一般情況下不要讓孩子吃硬物,休息一段時間即可恢復。但如果后續牙齒出現了變色或者腫痛的情況,還是需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如何預防門牙外傷呢?俞飛勇介紹,可以在運動或高風險活動時,佩戴防護牙套,尤其是在接觸性運動如籃球、足球、拳擊等;不要用牙齒咬硬物,如冰塊、堅果殼、瓶蓋等,以防牙齒受損;乘車時系好安全帶,騎自行車或摩托車時戴頭盔,減少意外傷害的風險;家中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滑倒;樓梯安裝扶手,防止跌倒;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及時處理牙齒問題,如齲齒或咬合不正,降低外傷可能。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