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全省教育高質量發展。近日,省教育廳等四部門印發《浙江省推進“人工智能 教育”行動方案(2025—2029年)》。
根據《方案》,推進“人工智能 教育”將分“三步走”,2025年,打造一批高質量的人工智能教育實驗基地和典型應用場景,形成可推廣的實踐經驗;2027年,統籌建立統一的算力調度管理機制,構建高標準、高質量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助力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和個性化學習路徑;2029年,實現人工智能教育基礎設施的基本覆蓋,各級各類學校廣泛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生態,助力教育的系統性變革。
如何實現這些目標?《方案》提出了升級“人工智能 教育”基礎環境、建設人工智能教育重點應用場景、推進學生人工智能教育、提升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深化人工智能教育實踐研究與國際交流等六大重點任務。
教育大模型基礎設施是推進“人工智能 教育”的關鍵“動脈”和“底座”。在此方面,浙江將探索建立全省教育系統算力共享機制,集成高性能計算節點、高速網絡互聯及智能調度系統;推進“西湖之光”算力聯盟、浙江大學啟真算力中心、浙江大學國家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和教育大模型研究應用實驗室建設。
構建智能教育數據體系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為此,浙江將建成浙江省教育大數據中心,實現教育數據全量集成、多維融合與綜合治理。另外,浙江還將探索教學新形態,運用人工智能打破部門與區域界限,組建“數字學校”,優化項目探究型、自主學習型等多種教育新場景。
與此同時,浙江專為學生構建了人工智能教育課程體系。針對不同類型高校及專業開發人工智能通識課程,加強人工智能倫理與誠信教育;鼓勵開發“AI X”課程及教材,助力推進產教融合。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